《七律六章·咏史其一》 其一:忘我 救亡何惜掷头颅,血雨腥风道不孤 赤手欲填沧海漏,丹心能补碧天无? 十年磨剑霜锋冷,万里投荒雁字枯 莫问儒冠终误否,史书深处认模糊 其二:曲折 筚路蓝缕启大荒,孤旌猎猎卷沙黄 驼铃碎月穿戈壁,马镫敲星过石冈 九死何曾删铁骨,重开伟业续华章 今看丝路云霞处,尽是昔年星斗光。 其三:危难 沧海横流仗此身,狂澜既倒力千钧 补天漫采西山石,逐日甘焚北溟身 自有旌旗开雾障,岂容魑魅惑苍旻 危崖撒手成星斗,照彻山河万古春 其四:盛世 玉帛初陈告庙时,九韶声里凤凰仪 河清海晏逢千载,地利人和在一兹 已种梧桐栖彩翼,更熔剑戟作农犁 如何三十春秋后,却读商山采蕨诗? 其五:断魂 骤折栋梁天柱倾,山河裹素泣苍生 未酬蹈海屠龙志,空负横戈跃马名 鼎鼐犹温前日诏,陵阙已改旧时声 从此瑶池添座次,夜夜星河望帝京 其六:呐喊 魅影幢幢窃鼎堂,狐鸣篝火惑八方 秦宫镜失鱼肠现,楚地兰凋荆棘长 自有董狐书简在,岂容赵高指鹿狂 何时再借青龙剑,扫尽人间魍魉场 注:组诗以传统意象构筑历史画卷,如“补天采石”喻救国壮志,“丝路驼铃”写开拓艰辛,“危崖星斗”象征精神永存。末章“董狐笔”“青龙剑”等典表达对正义的呼唤,整体保持七律对仗工整、气韵沉雄的特点,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完成历史叙事的诗性转化。 |
《七律六章·咏史其二》 其一:忘我 韶峰日出映天红,书剑携来济世穷 湘水怒涛焚旧契,井冈星火燎苍穹 寸心已许苍生愿,只手欲擎寰宇同 莫道青年无大志,救亡路上第一功 其二:曲折 赤水迂回戏蛟龙,雪山俯首认英雄 金沙巧渡天机策,泸定飞夺地脉通 万里烽烟磨铁骨,九重风雨炼精忠 延安宝塔擎旗处,千古奇勋铭鼎钟。 其三:危难 延安灯火照寰瀛,论持久战定坤衡 百团破虏山河动,万众同心日月明 枣园决策纾国难,渝州谈判显赤诚 八年浴血终雪耻,华夏重光玉宇清 其四:盛世 天门城上春雷动,重整乾坤万象新 大典声震寰宇响,援朝气壮鬼神惊 一穷二白开基业,两弹一星固戍营 廿七载间天地改,征程必看北斗星 其五:断魂 晚年独坐望苍穹,心系黎元忧患重 万里江山求正道,民心好似定盘星 文章每作惊雷响,理想犹存赤焰熊 纵使风雨多变幻,初心从未负苍生 其六:呐喊 雄文五卷启愚蒙,真理千秋耀碧空 身去英名留史册,魂归大地化青松 人民万岁声犹在,世界三分势未穷 且看今朝圆梦日,红旗漫卷续长征 注:全组诗以历史脉络为序,融合伟人生平重大节点。每首侧重不同时期:少年壮志、长征艰险、抗日救国、开国建设、晚年思索、历史遗产。采用传统意象与史实结合手法,如“湘水怒涛”喻湘江评论,“金沙巧渡”写长征智慧,“人民万岁”留历史强音。尾联以新时代呼应,体现精神传承。谨守七律格律,用典化入时事,避免直白比喻,以诗性语言展现历史厚度。 |